种师道派出了吴麟、林冲和朱五、种世豹三支人马作战之后,就开始决定建国之事。现在他已经是不得不裂土建国了,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后,特别是“扩土”5000里后,若不对将士们进行封赏,只怕寒了将士之心。除了土地和金银之外只怕就是官职和爵位了,他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平西侯,根本无法封赏下属将士。如果用西夏国的名义封赏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建国成为了必选项。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华夏军第四次西征花费太多,他们已经撑不下去了。原本种师道设计种世信掌控银行,种世义掌管商队,两个人一个负责发钱,一个负责挣钱。但是种种原因就没有实现,西征以后种世信远赴扶桑国避难。华夏军的后勤大权都落在了种世义的手里。
要是任何一个商人一边管着银行,一边管着商队,做买卖就是用银行的钱买东西吧,低卖高卖赚利差,那都会赚翻了天。可是对于种世义来说赚钱没用啊,这华夏军本来都几乎是脱离朝廷存在了,所需的军饷都需要自己筹措。
银行的钱根本不够采购军需辎重的,就算是很多辎重是华夏军自己的农场生产的,但是生产也要有成本的。天下最没有成本的事情就是印钱,种世义所印刷的军票远远超过了西军银行的银库的金银储备。也就是说如果出现挤兑现象,西军银行可能立刻倒闭。
西军第三次西征的时候,还遮遮掩掩的。第四次西征他们不得不大张旗鼓,而且华夏军这次西征过程艰辛,但是种世义一直宣扬西军在不断获胜。华夏军在西域缴获的金银珠宝,种世义也是大张旗鼓的往西军在中兴府的银库里运。而且经常是一批金银白天运进银库,晚上在偷偷提出来,第二天再运。这就给人一种假象,华夏军在不断的获胜,金银在不断的运回来,军票是非常坚挺的。
但是市场那只无形的手还是非常厉害的,由于军票发出的太多了,虽然种世义的操作让人们对军票的信心还有,但是由于采购太多的粮食、布匹、生铁、牛皮的物品,中原的物价是直线上升的。
同时为了解决西北人口短缺的问题,延安知府张子凡献计购买中原各州县的配军。张子凡的叔父是张邦昌,种师道为了将张邦昌绑在自己的战车之上,减少朝廷对华夏军的掣肘,也同意的了这个想法,具体让种师中操办。种师中代表西军(在大宋境内称为西军)以15贯一人的价格将各州县将本来该刺配道各地的罪犯刺配道延安府安置。张子凡、张邦昌不但贪婪,而且还有能力,竟然一年不到就向延安府送来了10万多配军。西军到军票、铜钱像水一样花了出去,钱多了物价自然就上升了。
当物价上升的时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将手中的军票兑换成金银、铜钱,西军银行不敢拒绝兑换,如果一旦拒绝兑换那么造成的灾难将是毁灭性的。现在银库了的金银越来越少,军票虽然还能花销,但是回流道银行的周期却是越来越短,根本无法持续了。种世义甚至想把西军银行的那24座银山金海给融化了,毕竟那时万斤一座的银山和1000两点金海,但是当他了解到那个银山里面主要是铅的时候放弃了融化它们的念头,也正是这24座银山金海的存在,军票还没有崩盘。很多百姓还是非常信任军票的。(银山金海见260)
种世义现在期盼3件事情,第一就是前线减少需求,他已经写信给种师道请求他尽量就地解决军需,种师道已经开始在八剌沙衮周边开设农场了。第二就是盼望从西域劫掠来的金银尽快运到中兴府,虽然这些金银大部分名义上是赏给将士们,但是将士们那到都是“等价”的军票,而且战争期间这些军票是没有机会花销出去的,所以这些金银就直接称为了西军兑换军票的保证金。第三就是希望军票使用的范围越远越好,毕竟现在西军军票兑换的地点只有中原的东京府、京兆府、杭州府等几个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