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六 靖康之变(四十一)(2 / 3)

城官兵一通嘲笑。此时见又来了一员小将。这小将一身戎装,手持方天画戟,威风凛凛,与刚才那人大不相同。

王襄指着郭盛,道:“来将且住,你是何人?来此何干?”

郭盛向身后一指,道:“此乃华夏使团,我是副使臣郭盛,正使臣乃是李良嗣大人。我等奉华夏王之名,来到洛阳寻河南府尹王襄,与他有军国大事商议。”

王襄一听华夏国,就知道这是种师道的队伍。洛阳距离河东路就很近了,数月之前华夏军跟金兵在河东的大战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洛阳。华夏军以少敌多,虽未取胜,却也跟金兵打得有来有回,在王襄眼中华夏军跟金军都是一群虎狼之师。

王襄暗暗叫苦:洛阳城金兵未到,没想到华夏军先来了。这两只队伍我那个也惹不起!

王襄脸上立刻换了一副笑容,道:“原来是郭盛将军,久仰久仰。下官便是王襄,不知将军来到西京有何贵干。”

郭盛道:“你快快打开城门,让我等进城,相关军国事宜与正使详谈。”

王襄笑道:“小将军你有所不知,本官并非秦王(种师道)殿下下属,这华夏国朝廷从未承认,更无使臣之说。若秦王有军国大事,只要上报朝廷即刻。朝廷下旨给下官,下官无不遵从。”

继续阅读

郭盛冷笑道:“朝廷下旨你就服从?当初宋廷下诏让天下兵马进京勤王,你为何按兵不动。如今汴梁已失,宋廷已亡,我华夏秉承正统,与你商议军国大事,乃是给洛阳军民一条正路也,难道你要逆天而行,置全城军民于水火吗?”

王襄一听竟然一时词穷,他暗道:好厉害的华夏军使者,区区一届武夫(宋朝一直重文轻武,王襄也不例外)就有如此口才,这正使不知是怎样人物呢?

王襄赶急换上一脸笑容,道:“小将军好生口才,不愧为华夏军英雄人物。不知正使是哪位大人。”

郭盛道:“刚才跟你说过,正使者是李良嗣大人,也是尊驾的故友。”

王襄实在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有一个叫李良嗣的故友,不过此刻他还是决定跟华夏军接触一下,他却是接到了东京城被攻破的消息了,今后何去何从他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呢。如今先华夏军一小将就有如此见识,想必华夏军中人才济济,这乱世中也许能成就一番事业。今日若能跟华夏军搭上关系,也算给自己多一条道路。

王襄高声道:“既然是故友来访,我自当迎接,自当迎接。”

王襄急忙下令开城,然后亲自跑到城门迎接。李良嗣将城门打开,随即命令使团进城。李良嗣来到城门之前,看到王襄在这里迎接,不由得一抱拳,道:“王兄,别来无恙啊!”

王襄在西京任留守使之前曾经任过开封府尹,也有龙图阁大学士的官衔,与同时任龙图阁大学士的赵值(李良嗣之前名称)是至交好友。后来李良嗣调到河北任职,而他来到了西京做起来河南府尹。

王襄见到赵值不由得倒退了几步,道:“赵,赵兄,前年你不是在河间府殉国了吗?”

李良嗣笑道:“赵值早就死了,这李良嗣却还活着。如今在华夏王手下当差,乱世中为百姓某个活路。”

王襄也是聪明之人,自然知道这其中蹊跷不少,于是道:“好好,那咱们就到城中叙话!”

王襄将李良嗣、郭盛让进了城中。李良嗣进入从城中便与王襄说明了来意。王襄听了觉得特别不可思议。他觉得种师道是不是脑子坏掉了,竟然想让李良嗣等人接管洛阳府防务,让李良嗣在这里与金军较量高低。

王襄脑袋摇晃得如同拨浪鼓一样,道:“赵兄,不李兄,这也太匪夷所思了。秦王殿下说出大天来也就是朝廷的臣子,所辖封地无非是秦风和永兴军两路而已,如今在西北割地建国已经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