械瓣膜的心脏使用寿命在五十年左右,但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物,定期检查,确保抗凝指标在合适范围。而生物瓣膜与机械瓣膜恰恰相反,使用寿命只有八到十年,本身就具有抗凝效果,避免了抗凝所致的出血症。”
贺老坐在首位,认真的听完王泉的话,“如果选择生物瓣,八年后是否需要进行二次手术。”
听到贺老问话,黄权连忙站起身,认真的回答,“是的,使用寿命到了,就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更换生物瓣。”
贺老摘下厚重的老花镜,靠在椅背上,脸上有些伤感,有些犹豫。
“如果有心源的话,能否避免这些问题。”
老人的问题让在坐的专家教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答案他们有,但如果说出来,老人真的能接受吗?
见没有人回答,贺老的目光在全场扫视一圈,“说吧,没事,我能承受的住。”
“心脏移植手术,目前国内技术已经相对完善。有心源的话,会避免以上两种人工心脏上的麻烦。但术后平均生存年限是十三年,三年生存几率在百分之九十,五年几率大于百分之八十五。”杨国庆见没有人回答贺老的话,只要硬着头皮做出解释
“也就是说手术成功的基础上,也无法保证我的英兰寿终正寝对吗?”贺老的语气带着几分哀伤,“你们有什么建议。”
建议?要是普通患者,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可病人的家属可是您老的妻子啊,谁敢乱发言。
詹天佑看着下面人踌躇不言,不由摇头,“如果有心源的话,还是建议使用活体心脏。贺老我说话有些不中听,还望体谅。”
贺老摆摆手,“没事,你说吧!”
“患者已经有六十八岁,谁也无法保证换心后,病人能够活多久。理想状态下如果采用机械心脏,血液抗凝就是一个问题。在无法百分百保证抗凝的状况下,只能选择生物瓣心脏。可生物瓣心脏又受到寿命的局限性,等到下次手术,患者很可能抗不过去。”
詹天佑的话,不管从医学角度,还是为病人考虑上都无可挑剔。
贺老没有因为詹天佑的话感到生气,反而很满意,“心脏移植的成功几率有多大。”
又是一个致命问题,在场的所有医生只能低头不语。
詹天佑对于下面这些专
家教授也是无可奈何,“近几年来心脏移植手术趋于成熟,如果是人工心脏,手术成功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活体心脏,成功率不足百分之三十。国际上已经有成功案例,如果能请到那些专家做手术,这个几率可能提升到百分之四十左右。”
站在角落中的古凡,嘴里嘀咕,“百分之四十?真实情况应该是百分之五十左右,詹院长还是说保守了。”
詹天佑敢说一半一半吗?真要成功了还好说,失败了,他可要承担绝大部分的责任的。
现在摆在贺老面前的有三个选择,第一人造心脏,第一个选择又分出来机械瓣,和生物瓣。第二种活体心脏,这种成功率相对低一些,可是最好的选择。
给自己点上一支烟,本就布满皱纹的贺老,此刻更显苍老,“能让几率再提升一点吗?”
贺老所谓的提升,是在百分之四十的基础上提升。在场的人在知道这个前提下,一个个默不作声,包括了之前发言的杨国庆在内。
国际上做过活体心脏移植手术的医生本就不多,而成功的也就寥寥数人。且不说能不能请到,就算请到了,在百分之四十的基础上再做提升,谁也无法保证。
詹天佑皱眉思索,他的目光环视在场的所有医生,侧身对着杨国庆问道,“古凡呢?怎么没有见到他。”
古凡?杨国庆的眼睛一亮,对啊,自己怎么把这个人给忘记了。他是成功完成过心脏移植手术,更是打破了世界纪录的人。自己这群人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