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5章政(1 / 4)

诡三国 马月猴年 2906 字 5个月前

皇帝就能一言九鼎?

并不是。

皇帝同样是秉承着欺软怕硬的优良传统。

刘协也是如此。

他也不是没有和『黑恶』势力抗争过,但是那个时候确实是他还小,懵懂不知事,所以刘协当时也不害怕。而他相对知道事情多一些的哥哥刘辨,就害怕了。

人知道得越多,便越是感觉自己越渺小,越害怕,越是敬畏。

无知者无畏。

现在刘协知道了,皇帝只是一个称号,别人承认才有用,若是旁人不承认……

所以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人。

对于这一点,刘协恨曹操,也恨斐潜,但是他又同时感谢曹操和斐潜。因为这两个人才是刘协成长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人。

给皇帝上课的,称之为帝师。

那么给刘协补上这一门皇帝课程的启蒙者,不是他爹汉灵帝,而是董卓。

帮助刘协提升的,就是曹操和斐潜。

学好了徒弟,饿死师傅。

刘协如今虽然还算不上完全出师,但是他也想要饿一饿师傅了。

可是他手上无权无财无兵无人,所以他唯一能够出让,作为筹码的,便是什么呢?

刘协坐在大殿丹阶之上,声音低沉但字字清晰,『昔日孔子游于鲁,观大河之水滔滔不绝,叹曰夫仁德亦犹是也,源远流长,恒若江河,绵延不息。』

『朕幼时习礼乐,遍览群书,尤重、、。仁德,乃国之大本,立人之极则。孟子有云,夫仁者,心之所向,行之所往,怀抱天下,泽被生民,无而不利也。』

『尧舜禹汤,皆持仁德,故光显四海,声教讫乎遐方。仁德之光,犹如旭日初升,照耀万物,生辉无疆。然世道变迁,人心不古。今日之风,或已离仁德之道久矣。』

『仁德之行,非朝夕之功。需日积月累,细水长流。君子务本,其命维新。故朕召诸位爱卿而来,是以彰仁德之要,勉而行之,抚慰百姓,兴盛汉业,使四海升平,八荒安康。』

大殿当中众人一听,便是相互以目示意,然后整齐划一的恭贺天子圣明。

刘协微微点头。

不知道为什么,如果说之前刘协还有些会因为大汉疆土扩大,战胜了外族而兴奋开心,那么现在刘协对于这些事情已经感觉一般了,甚至还有点害怕。

就像是上一次鄯善条约端到了他面前的时候,刘协都不知道自己应该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在了解一些情况之后,刘协沉默了。他放弃了大张旗鼓宣传,或是炫耀鄯善条约,也没有说就此就将其扔在一边,而是经常会召见那些西域之人,问一些西域的风土。

既没有说要办庆典,也没有说就此罢休。

那一份鄯善条约,一直都放在了刘协的桌案上。

刘协如此举止,倒是有些出乎某些人的意料。

甚至还有人因此前来试探刘协的口风,结果被刘协一句『朕知道了』给堵了回去。

大殿之中,群臣此起彼伏的附和着刘协的观点,阐述『仁德』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是引经据典,文采飞扬,可是刘协表面上似乎认真倾听,但是心思早就不知道飞到了哪里去。

他也想要务实一些,可是他没机会。

见群臣附和了许久,也抖搂不出什么新鲜的词语之后,刘协才缓缓说道:『朕有闻,治世之道,贵乎审察。古之贤哲,皆以广纳众言为先,盖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昔孔子曰,是以为政者,当虚怀若谷,取长补短。博采众议,方能洞察秋毫,明辨是非。朕深以为然。』

『然今之世,有昧于一己之见,闭耳塞听者众也。彼等固执己见,不纳良言,终至昏聩。譬如商鞅变法,虽有益于强秦,然其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