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也微微有些发颤……
战刀之上,有一些血痕。袁谭这些年带着兵卒,剿灭山匪,整顿蟊贼,平靖地方,统兵作战,都带着这一把刀。因为这把战刀还是当年袁谭他要上战场的时候,父亲袁绍亲自授给他的,在刀柄之上,还有袁氏的玉佩作为装饰……
“父亲啊……你究竟怎么想的,能告诉我么……”
袁谭盯着那一枚玉佩。
他原以为,袁绍交给他这一把刀的时候,是代表着一种权柄,然而现在看起来,其实不是,这就是一把刀。
一把刀而已……
……这里是长了一缕呆毛的分割线……
华夏北面,大漠之处,战火与烽烟也骤然之间燃起。
原本讲着同一种语言,穿着同样一种服饰的乌桓人,忽然之间相互举起了刀枪。这种事情发生得似乎很突然,也似乎顺理成章。
人类自从拿起武器得那一刻开始,在和大自然的抗争当中,也砍下了不少同类的头颅。或许在整个文明的进化当中,对于同类各种捕杀的这种行为,人类称第二,恐怕还没有那个物种敢称第一。
乌桓人原本和鲜卑人一样,都是来自于东胡人,不过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是这在蹋顿眼中,只不过是因为鲜卑人里面出现了一个檀石槐而已。
自匈奴西迁之后,北方草原成为了鲜卑人的天下,就连匈奴留居草原的十万落都“皆自号鲜卑”。然而相较于具有明确统治体系的匈奴部落,鲜卑人的部落体系十分松散。东汉中后期建立的鲜卑部落联盟的檀石槐,起初是因为“勇健有智略”、“施法禁,平曲直,无敢犯者”的原因,“遂推以为大人”,而后才一步步建立汗庭,使得鲜卑“东、西部大人皆归焉”。
蹋顿觉得,自己就是乌桓人当中的“檀石槐”……
鲜卑人的分裂,是因为檀石槐将鲜卑人分为了左中右三个大部,导致了檀石槐死后,各自为政,也致使现在的鲜卑,无法统一于一处,甚至纷争不断。
既然有这样的教训,乌桓人又怎么能够容许再一次走上鲜卑的老路?
现在是一个机会,一个最好的机会,乌桓人崛起的机会。
蹋顿要像是檀石槐一样,将整个乌桓人重新整合到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不在分裂出什么东乌桓西乌桓,这样才能趁着鲜卑人内战的时候,扩大,扩大,再扩大,直至成为当年檀石槐在世的时候那样的规模……
所以,阻挡乌桓人统一的,就是乌桓人的罪人!
蹋顿最终说服了苏仆延,让苏仆延跟着自己一同行动,乌桓人内部的战争就骤然爆发了……
部落和部落之间相互砍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整条战线上。
因为在大漠当中追逐水草而居的原因,胡人的部落并非是有规律的分布的,因此当整个战争开始爆发的时候,很多乌桓人是战刀砍到了头上的时候,才反应了过来。
不过,随着战斗的推移,这种情况也在渐渐的减少,消失,因为在战争发生的这一条线上,已经清理出一片无人区,那些没能反应过来,或是反应迟钝一些的,已经不需要再做任何的反应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难楼王开始撤退。
到了当下,似乎难楼王难以抵挡蹋顿的进攻,撤退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当蹋顿带着人马一路向西砍杀的时候,感受到途中的遭受的抵抗已经变得非常的微弱。
“他们跑了!像是老鼠一样,跑了,逃命了!这群懦夫!胆小的狗!”蹋顿坐在马上,意气奋发。
当然,还有一部分属于难楼那一派系的部落,或者是没有收到信号,或者没有来得及推走,仍然对于蹋顿的部队进行了反抗,但是这样失去了相互照应的阵列和人数劣势的反抗,其实并没有多少的作用,也抵挡不住蹋顿人马的推进。
跟在蹋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