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林泉再次受到圣人召见,这一次圣人召见他,询问林泉“今日召见你,是想问你一件事,林泉,这历代贤君,首推宋文,朕想知道宋文,如何运掌天下。”
林泉思索了一番,对着圣人说“宋文和其他大臣,有四论,一论取守,二论君臣,三论政风,四论择官。”
林泉接下来开始一一辩论,首先是取守,齐朝统一天下不过四十年,是齐文帝驾崩之后,五年就丢了江山,宋朝取江山之快,乃是前所未有。
当时宋朝百官对于取天下难还是守天下难进行讨论。
其中一派认为,自然是打天下难,只要天下打下来,要想守住天下就十分简单了。当时宋朝凭借几千人马都可以打下江山,如今长戟百万,骁将千员,还有什么对付不了的。
而另外一派认为,这新的朝代建立,必是前朝已经衰乱了,君昏臣暗,百姓希望新的天子出现,这是上天给的机会,没有什么困难。
但是得到了天下,若是骄傲自大,百姓想要安生,但是朝廷徭役不修,百姓都穷困了,还要奢侈大建,那么国家就会衰败,带时候天下大乱,江山就会丢去。因此守业更加困难。
林泉这一番回答,当然是有针对的,虞朝得江山虽然没有宋朝那么挣钱,但也算比较简单了。
这时候圣人说“昔日高皇帝定天下,备尝艰苦,万死遇一声,所以言创业之难,而朕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知守成之难。草创之难,高、文、仁三帝已往。守城之难,朕当于诸位大臣慎之。”
林泉喊着万岁,圣人继续说“逆取之道,朕不足闻,顺守之道,林爱卿为朕言之。”
林泉告诉圣人,自古以来的帝王都是因为忧惧而成功,由于骄奢而失败。是否能够善始善终,就看是否能做到忧或骄。居安思危的忧惧心是治世之端,骄奢是致乱之源。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圣人说到这里,对着林泉说“朕只要任贤能,受谏诤,自然可以守住这祖宗基业。”
林泉听到这里,告诉圣人,这帝王在忧危之时,必定会任用贤臣,接受劝谏,但是到了安乐的时候,必定会松懈怠慢,让贤臣只能整天担心,而不能觐见,这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危亡。
所以自古帝王居安思危的少,因此到了晚年,常常让痛惜。
林泉这是有感而发,他希望圣人不会因为鬼府的覆灭,而就此放心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从俭。
圣人思索了一番,对着林泉说“朕明白了,这治国和养病一样,病人越是觉得要好了,越是要爱护,若是不好好养生,必定会加重病情,甚至会丢命。治国的时候,天下若是稍微安定,就要谨慎,若是骄奢放逸,必至败亡。”
林泉听到圣人这话,心想这个话还是有问题,圣人只是认为病要好的时候,才需要谨慎,没有明白,这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不过他也不方便劝谏,只好说正是此理。
这个根本问题是关于君王本身的,但只是居安思危还不够,林泉继续说,要治国必须以德治国。
林泉说当时宋文帝君臣之间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认为大乱之后,道德教化是行不通,因为三代以后,人心不古,就连曹杂霸道,还不能让天下重返上古,那纯王道,怎么可能呢?
而一些人说,五帝三王,行帝道则帝,行王道则王。若是宋文帝愿意行王道,那么就可以成功,林泉最后也说了“宋文帝行王道,遂得华夏安宁,远戎宾服。”
圣人对着林泉说“朕观历代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用人者,虽救弊端一时,败亡亦促,前王成事,足是元龟。朕欲以仁义诚信为治,望能化陈魏以来浅薄。”
林泉见圣人愿意行仁义,于是三呼万岁。
这第一个问题说完了,林泉继续说第二个问题,君臣之间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