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炸裂开局(2 / 2)

们成功了,就和以前预料的一样。”

而这位算是孤注一掷的导演,终于能卸下微笑假装,整个人瘫倒在座位上。即使不是第一次享受这种掌声欢呼,长久的落寞后,再次享受到欢呼与掌声的感觉或许来得更让人感慨万千。

...

先行报道好评一片,投资方磨刀霍霍。

而在戛纳冲奖,最终目的对于投资方还是卖片,于是办宴会,提高影响力,最好邀请一些明星来造势;买封面,影评人评论吹捧。

《海边的曼彻斯特》投资是亚马逊影业,不差钱,所以才能在请来路泽后给得起片酬而不是分红。

都搞,反响应该会很好,那就统统搞上。前者不用说,后者的话戛纳的场刊有两份,《每日银幕》和《好莱坞报道》,都是公开出售封面的。换句话说,你路泽腕再大,电影再牛比,那也是不花钱上不了封面,其他版面肯定会有,也要内容撑场面。

不过也可以换个角度说,封面花了钱就能上。戛纳这些东西的尿性吧,确实如此,国内观众越来越了解后,这些花钱吹捧自己的东西,或许真的含金量就下来了。但评分机制还在一天,最重要的还在,那就一天不会衰竭。而含金量是电影方他们需要的,宣传造势吹捧更是需要的。

...

因此很简单,有钱,买!

一整版的文章,全是介绍《海边的曼彻斯特》的,或者叫吹捧的。封面的照片上,路泽站在人群中,把导演推到了舞台的中央,但此刻依旧不能让他身上的光彩散去。

还有更光彩的。

等到《荧幕》给出了评分的时候,瞬间震撼了很多人的眼球——因为满分四分,给出了3.5分。有些年份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分也就是这个水平,比如去年就是3.5最高,前年3.6,再前年3.4最高。

因此哪怕所谓今年是大年,那也是电影节刚刚开始。这么早就给出如此高的分数,有人感慨电影方或者路泽公关过头,太过心急;有的对此嗤之以鼻,毕竟今天一水的说不错,打算找机会去看看;更有人直言,如此评分会让报社“一个广告都卖不出去”,甚至“一份报纸都卖不出去”。

但也有更多看过的人,表示强烈反对。

场外鲜花与骂声齐飞,但这已经是炸裂开局了。《海边的曼彻斯特》开门红,但能否持续领跑,依旧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