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为期十二天的第69届戛纳电影节收官。
这一届戛纳没能如愿实现百花怒放,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一届,因为后半程还都比较好。并且大多数影片都是争议满满,极少出现那种大家都说烂的。
《保持站立》、《玛·鲁特》,《美国甜心》这种争议满满两级分化的电影占主流,比如最后一部知名影评人网站dieire主编埃里克给了a,场刊《每日银幕》就侧面说很具有实验性质的电影,但大量观众和记者就直接喊“辣鸡”了。
也有出现就登上高位的《海边的曼彻斯特》、《托尼·厄德曼》和《帕特森》。几乎都是现身就瞬间呼声大爆,在各种场刊上都处于领跑地位,业内口碑都是一致的好评。比如吉姆·贾木许入选主竞赛的新作《帕特森》,很多人都称越回味越喜欢,然后又是dieire主编埃里克给了a,这个是满分。
当然说极少烂片,那就是有了。
这次戛纳电影节众失影片失足后,在电影节临近尾声之时,出现了比去年《青木原树海》还要可怕的电影《最后的模样》斩获0.2分的“高分”以及一片骂声。但这...不算意外,罗达也没去看。
因为他蛮累的,尤其是中后期一天甚至能有3、4部重要的主竞赛单元作品。着也就算了,看好电影也算不亏,结果却是频频翻车。这些可都是大名鼎鼎的导演啊,所以即使大量翻车,灿烂辉煌的过往又让你不得不去观看。
万一错过了呢?万一没有翻车呢?
这种老是被失望戏耍的事情,让往年本来最多一两部被嘘的电影,今年有四部被嘘,还都是来自名导:阿诺德《美国甜心》,阿萨亚斯《私人采购员》,多兰《只是世界尽头》以及雷弗恩《霓虹恶魔》。这些嘘声,一看就是来自辛苦跑行程的记者的怒火。
至于《最后的模样》?已经烂到懒得嘘了,都不给眼神的那种。
...
今天天气不错,罗达提早来到酒店附近的咖啡馆,想买一杯咖啡提神。
没办法,国内媒体已经吹翻了,一副路泽拿奖妥妥的样子。也确实如果今年最佳影片这些还有悬念的话,表演上是今年男演员其他没有说表现特别亮眼的,路泽一骑绝尘。再联想起一开始戛纳官方的态度,围观群众都觉得稳了。
东京!金马!然后是戛纳!
虽然是两部片子,但是一个人连下3个有分量的大奖,今年的电影史上必然会留下路泽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时间国内媒体,观众各种关注,就差把奖抢过来颁发给路泽了。
罗达的脸色满是倦怠,就是昨晚熬夜写稿子写的。他不同于其他人想的,总觉得路泽不可能第一次来就这么轻松地拿了,因此还写了一篇分析的稿子,结果主编不用。
“要吹!你以为众人皆醉你独醒呢?大家都知道没出来之前都很难说,戛纳也不是纯看演技的。”主编微微不屑,说实话国内现在并不是单纯把这个东西看做路泽拿奖,妥妥一副为国争光的样子。
这还真不是什么明星刷的通稿,实在是因为今年华语片没有入围的,毯星众多,这时候路泽一如既往地声势大爆。国人的自豪感嘛,还有上头,也只能拉过路泽这张旗子来当遮羞布。
所以基本上都这样写了,有流量有点击才是重点。大家都知道也还有俩不错的,比如《毕业会考》的男主,但又有名气又有演技不吹路泽吹一个外国人?
...
谁不知道啊?
罗达也比较无语,无非我就是想让大家理智地了解一下,但是国内媒体这样写可能不但挨骂,还得不到多少关注度。
算了算了,喝咖啡,他主要是个摄影记者,做好自己的主业。推门进去,里面店里很安静,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客人不多,有那种隔间隐私性很强,就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