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代承担兵役的,绝非时头脑发热就能做出决定。
所以南北各家在经过几轮商讨后,最终才决定给予东扬州十军的旗鼓编制,由州府自行招募义勇成军,当然钱粮军资仍要由行台拨付。不过这也只是取个名义上的节制权,皇太后与琅琊王轻身出逃,行台如今又没有丁点的财赋进项,最终还要靠吴人家进献为用。
但这些都不成问题,朝廷愿意让步准许吴立州,对吴人而言已经是个莫大胜利。以往哪怕没有这个名分,他们也要出人出粮的举义。如今是用钱粮资助吴子弟兵,自然没有什么怨言。
对于自家第次掌握到军事上的优势,沈哲子也是分外热心,基于早先就已经铺垫好的氛围,趁着如今京口各家族人毕集于此的时候,多方奔走,钱粮已经不成问题。在诏书下达的第天,吴兴、会稽、临海三郡夏税已经提前押运到了京口,大大填补了行台钱粮的空白。
与此同时,以沈家为代表的吴兴人家向行台捐输钱五千万、粮二十万斛、甲具数千副、余者物资更是不计其数。如今正是春潮之际,这些物资没用多久便统统到达了京口。会稽方面亦有捐输,不过被枢诏令暂停余杭,遣使清点完毕后拨付东扬州军资。
吴人对于这件事的热情,不只震惊了京口诸公,就连沈哲子都是大受触动。东扬州募军令刚刚发出,不旋踵便让整个吴骚动不已。更远处的会稽、吴兴情况如何,沈哲子还不知,但是近处的吴郡几乎是整家子弟往南去投军。更有甚者,就连京口这里早已经进仕的吴子弟都弃官南去投军。
人的热情很难去以政治利益的得失去考量,而吴人对于拥有自己子弟兵的这种热切急迫心情,沈哲子虽然早有预料,但亲见如此才知自己仍是低估了乡人们的热情。自旧吴灭亡至今,吴人虽然直担着个易动难安的名声,但事实上始终不曾拥有正规的守护乡土的军事力量,会稽军州的建立,彻底打破了这空白!
东扬州建立不足十日,沈充便带领新立州军五千人北上,赶在行台建立之前到达了京口。
沈哲子与众人同出城去迎接老爹,亲眼看到不乏吴老人在儿孙搀扶下颤颤巍巍立在运河码头,极目远眺,神态流露出与年纪不相符的急躁。而整个码头早已经是人满为患,甚至不乏人被拥挤的人群挤落入河。
运兵大船自运河南缓缓驶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船首那迎风招展的东扬州大旗,单此幕,便已经让人激动得不能自已。
滚滚浪声之,大船由远及近,极目望去,已经可以看到大船上列阵执戈、密密麻麻的人影。突然,船上响起了急促浑厚的军鼓声,继而便是响彻云霄的歌咏声“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
沈哲子听到这歌咏声,心内先是乐,东扬军所歌这诗篇出自《诗经。大雅》,讲的是召虎奉王命破淮夷,俨然已经以王师自居,而将历阳部斥为东夷。可是早先的历阳军那可是以勤王正师过江,而吴人军队大概才是真正的蛮夷之属吧。如今忠逆易位,实在可称吊诡。
可是很快沈哲子笑不出来了,随着大船越来越近,那歌咏声也越来越雄壮,岸上许多吴人纷纷加入到了这咏唱来。在沈哲子左右,不乏有人唱着唱着,已是泪如滂沱,更有许多老迈者,捂着漏风嘴角,呜呜哭得孩子般。
男儿被金甲,锋刃流寒芒。吴人多义士,破胆与君尝!朝以降,吴几多灾厄,可以说是寸乡土便浸透了数分乡人热血!频频举义,血战桑梓,但在朝堂诸公看来,吴人向来都是无义、不可信重之流!
“不意有生之年,还能见我子弟兵甲之盛!”
站在沈哲子不远处的,乃是吴兴乌程徐家的老者徐丞,这老者早已年过花甲,人生可以直接追溯到旧吴。此时语调颤抖,已是激动得不能自已,若非家子弟搀扶,几乎都已经站立不稳。
听到这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