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才更要被人家说三道四呢。是儿媳不好,没有提前跟爹提。”
刘大嫂本就不忿刘达仗着一斤肉就让大伙轻易原谅了他之前懒到出奇的各种行为,人是骂不得了,可肉必须吃到嘴里,哪还能轻易吐出来?
不止要吃,还得多多地吃,把以前被混吃混喝的刘达两口子占去的便宜都抢回来。
故而,难得地,她也开腔赞同了解玉兰的话。
“爹,玉兰说得是呢。小海那孩子特意把肉留给您和娘,那也是一片孝心,要是不收,人才为难呢。外头那些个嘴厉害得,白的都能说成黑的。”
刘二嫂自然也是抱着相同的心理,跟在后头也附和道“是啊,爹,你是不知道那些人在外头传说老三的事儿有多难听,咱可不能让小海也受这莫名的委屈。”
刘老大和刘老二两人对视一眼,一致觉得这事站哪边说话都不成,干脆只默默听着不出声。
而桌上其他的小娃子,那就更不管大人说的啥了,吃饭最大的事那必须是抢肉,得嘴巴再动得快一些,这样才能多吃几块。
刘家吃饭有规矩,吃菜必须要等吃完了再夹,从不惯小娃子那等先抢到碗里堆着的毛病,但当然为了一口菜争吵打架那也是不允许的,所以,刘家的小娃子从小就必须锻炼出来快准狠的手上功夫,否则吃了亏就只能自己受着。
要不是真有好菜的时候,头先就会给家里小的都先分一筷子,真动作慢的,平素肉没几片的时候那怕是一口都别想吃上了。
这规矩也无形中养成了刘家吃饭特别快的习惯,导致一般人来随桌做客都跟不上主人家吃饭的节奏。
不过,吃得快也吃得快的好处,好处就是,不管那天是着紧上工还是赶时间走亲戚,刘家的人从老到小都从不会因为吃饭耽误事。
解玉兰还是嫁过来大半年才慢慢跟上大家的速度。
说起来,刘家吃饭相对最随性的还要属刘达,这事还跟他的小名有一点联系呢。
据刘达娘以前跟解玉兰说的,刘达之所以小名极为特殊地起了个“静儿”,是因为这娃儿一到出门就跟归了山的猴似的,一个错眼就不知窜哪儿去了,每每都要刘达娘在外头转上大半天才能把人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