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树皮,爬雪山、过草地,不是一样抗过来了吗?”
他停了一下,回到椅子上坐下来,喝了一口水,又接着说“困难是有的,有困难我们就不革命了吗?困难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可以这么跟你们说,谁吃饱、谁英雄;谁挨饿、谁狗熊!”
晚上,韩灿宇回到家里,在当天的日记里这样写到
1961年11月22日星期三今日小雪晴
今天是小雪节气,但是并没有下雪,天气非常晴朗。
上午召开了全镇干部大会。马镇长的讲话,很激动人心,我听着总觉得似曾相识,好像跟叶伯伯的话如出一辙,让人振奋。在这段特殊的时期,我们确实应该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给群众吃定心丸,让群众心里踏实,把这段困难时期度过去。与革命战争时期相比,眼前的确不是至暗时刻,我也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来美好的明天。
韩灿宇下派到镇里一晃已经一年多了,他把身子沉到了基层,沉到了农民中间,激发出了创作灵感。这段时间,他又写了一部小说叫做《鸭绿江畔》,发表之后,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一时间好评如潮。
尹金平老师看了之后,专门写了一篇评论,发表在报纸上。她还写信告诉灿宇,让他借下派的机会,好好体验生活,进一步写出更好作品。
这天,他骑上镇里的自行车刚要下生产队,刘学明的妹妹刘淑梅急忙跑过来,见到韩灿宇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灿宇哥,我妈快不行了,你快去看看吧!”
刘淑梅是刘学明的大妹妹,当年“公私合营”的时候,刘学明把去县供销社工作的名额让给了她,他自己到部队当兵去了。
刘学明虽然中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但是他一直跟韩灿宇学习高中的课程,1956年参军到了部队以后,凭借扎实的数学功底和入伍以后学习、训练的优异表现,第二年考入了军校,今年毕业分配留在了长沙。
韩灿宇一听刘淑梅说她妈妈快不行了,立即回屋去跟马文学请了个假,然后跑出来,骑上自行车,让刘树梅坐在后座上,飞快地朝刘学明家奔去。
到了刘学明家,韩灿宇见张金凤也在,就说“赶快找车,把大婶送到医院!”
张金凤摇了摇头,说“不用了,已经不行了,别折腾老人家了,让她安静地从自己家走吧。”
韩灿宇问“给刘学明打电话了吗?”
张金凤点了点头,说“他回不来!”
韩灿宇没吱声,他知道刘学明远在湖南,现在又是特殊时期,他又是军人,不能说回来就回来。
韩灿宇问刘树梅“老人去世都有什么讲究,找村里的‘明白人’了吗?”
刘树梅说“找了,他们都在准备呢。”
这时,刘树梅哭了,说“我哥没在家,连‘打幡’和‘摔盆’的人都没有。他们说闺女不能干这些。”
张金凤也哭了,说“别听他们的,你也是你妈的孩子,儿子没在家,闺女就当儿子用呗,不一样吗?”
韩灿宇想了想,问“我可以替你哥吗?”
刘树梅和张金凤同时摇着头,都说“不行、不行!”
韩灿宇问“为什么?”
张金凤说“这些活别人怎么能做呢,这都是孝子做的。”
韩灿宇说“把我当成老人家的儿子,不就一样了吗?”
刘树梅眼里流露着感激,但她还是不同意,说“灿宇哥,这样做,会影响你的运气。”
韩灿宇笑了,说“我是马克思主义者,是共产党员,我不信那些说法。”
张金凤说“你还真别不信,老话总是有它的道理的。”
韩灿宇摆了一下手,说“不用说了,就算是有,我也不怕不怕行了吧?”
说完,韩灿宇走进刘学明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