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手指上的小刺伤,也能小伤口、大感染,身体越庞大,越感染得严重……
当此时飘云忍着一口鲜血,始终端坐在马上强撑,这只有五十人的伏兵,事先没有藏,胜似当先藏,四两拨千斤骤然把此地金军扰乱,说简单虽简单,可从计划形成到实施全程需要多少热血和胆气,需知一揭穿个个粉身碎骨!
却终究没有被揭穿!
越骗越广,越演越烈!
此消彼长得太快,原先深陷包围的宋军,立即转守为攻,滚雪壮大。
继而全体金军都牵一发而动全身,战况骤变,胜负轮转;拨云见日,听弦、致信、石硅等人都有回复之机,纷纷被各自副将救起。
尽管金军里有勇冠三军者、力挽狂澜者,还是难以制止这形势的反转,因为这形势的反转,来自阵脚的自乱。
这场莫名的自乱,发生太意外,进展太快,尽管金军发现得也及时、立即来澄清和控制,却还是留给了宋方一段致命的时间空白。所以眼看已出现祸乱平息的苗头金军可以继续进攻时,宋军看准这战机全力以赴扼杀了他们——
寒泽叶不会给他们机会。
作为林阡麾下的应变力最强,寒泽叶当机立断、调遣了此地原先休整的几千兵马,协同石硅对正自混乱的金军正面冲击,与这群给他们挣得喘息之机的年轻人完成了过渡交接,配合出这一场波澜壮阔的针对金军的车轮战。
也是亏得司马隆等人迅速调控保住大局,才没有使金军显得“铩羽而归”,然而,此番堪称灭宋匪的最佳时机,带着要击垮的目的偏偏碰了硬还差点输,怎能不是“大势已去!”
司马隆万万不曾料想,百里飘云竟成了克制自己的常胜将军。
“百里飘云,我只重视他谋略,却忽略其勇悍。所以,失了他后来的行踪……”
一切只因,百里飘云那支败兵伪装的太好!一时间金军谁会看出那是败兵,而且,原由致信、听弦、飘云分别带领的三支伏兵,兵败后一盘散沙,本该因为计谋失败垂头丧气,却可以在瞬息之内由一个人统一调度?
终究小觑了百里飘云的胆气和领导力,更算漏了抗金联盟从上到下的傲骨和坚持。是的,谁能事先想到败兵能这样同一战里威风凛凛地卷土重来?这样的不抛弃不放弃,即使飘云敢想,也需要实施者敢做。
仔细想想,司马隆也输得不冤枉,自己确实注意到了方方面面,却也败在那注意到了静态的方方面面——
“百里飘云领衔第二支伏兵。”“到此刻宋军应该全都上阵了,只有百人上下的偏差。”当这样的人数在计算精确的司马隆这里已经可以视为误差,司马隆立即去冥想第四支会是何处增援的、宋军还会有什么计谋?难道是那些被策反的宋匪给出的情报有假?是寒泽叶故意泄露出来的假信息?这一迟疑,宋军就赢了。
忘记形势是变化的,棋子是活动的,第四支“意料之外”的伏兵本来就是第二支,而且本来是手下败将,却就因为是“误差”所以司马隆没有去追寻他们后来的下落,只脑补出了弃甲曳兵而走的画面……
值得一提的是,“攻心”其实也出现在闰八月之战中过,可是既不是百里飘云用来打败他、也不是百里飘云想打败他反被他识破的,那是轩辕九烨用来打击杨致信并成功的,司马隆对这种不算关键的经验必然不甚熟悉,也不知,宋匪原来不仅会利用他的经验故意故技重施,更加会学习他的长处、潜心钻研失败和成功的所有经验。司马隆潜意识也一直以为,攻心不可能一蹴而就……
“以后要打败司马隆,就更难。”眼看金军撤散、风沙渐消、烟尘俱静,如同做了一场一波三折的梦,直到确定他们不是诈败才放下心来的飘云,前胸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