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三年,生郕戾王,后进封贤妃。承顺太皇太后及圣烈慈寿皇太后,以敬慎闻。薨于天顺五年十二月十六日,享年六十有五。妃于今上为庶母,薨之日,上追念先帝,甚哀悼之,为辍视朝,治丧以礼,谥曰荣思。圣烈慈寿皇太后、中宫、皇太子及亲王皆致奠。呜呼!妃出自名族,(阙)皇家。柔明以治性,祇和以保身。安享富贵,寿考令终。生荣死哀,无遗憾焉。是用志于幽石,传示永久云。
(白话译文贤妃姓吴,祖籍是吴地丹徒县,父亲是吴彦名,母亲是神氏。贤妃生来温婉娴静,于永乐十年八月二日选入皇宫。得以在东宫中侍奉宣德皇帝朱瞻基。于明宣宗三年生下郕戾王朱祁钰,被封为贤妃。她孝顺谨慎侍奉太皇太后和圣烈慈寿皇太后。她薨于天顺五年十二月十六日,享年六十有五。贤妃是当今圣上的庶母,薨逝时,圣上追念先帝,非常哀悼她,为此中止上朝,以国家礼仪置办丧事,谥曰荣思。当时,圣烈慈寿皇太后、中宫、皇太子及亲王都去祭奠。贤妃生于名门望族,终于皇家。她性格柔明,为人和善。她一生安享富贵,得以善终。生荣死哀,无遗憾焉。因此刻于墓碑以传世。)
吴贤妃作为明宣宗朱瞻基的后妃,而明宣宗被称为明朝史上最全才的皇帝。
据明史记载,朱瞻基出生于1398年,那时他的祖父朱棣还只是燕王,就藩燕地。一夜,朱棣梦到父亲朱元璋送给他一块大圭,上面刻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的字样。醒来后的朱棣正好听闻长子朱高炽喜得长孙。
燕王朱棣将长孙的诞生与梦境联系起来,认为朱瞻基的出生是祥瑞的征兆。于是,他对这个孙子非常喜爱,从小便将其带在身边加以培养,命姚广孝带领一批当世大儒,为朱瞻基授课。
而朱瞻基也不负众望,他从小便喜爱读书,“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朱棣和他最喜爱的二子朱高煦经常带着朱瞻基北征蒙古,让他体验真刀真枪的战场厮杀。由此,朱瞻基虽然长于富贵,却和深宫中长大的皇帝有天壤之别,他从小就被培养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朱棣刚刚登上皇位之时,有意立皇二子、在靖难之役中立了大功的朱高煦为太子,对身体肥胖的皇长子朱高炽颇为不满。但在和臣下讨论废立太子之事时,解缙一句“好圣孙”又让朱棣改变了主意。想到自己喜爱的长孙朱瞻基若能登上皇位,那么就可延续大明王朝的繁荣昌盛,朱棣方才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
可以说,如果没有聪敏机灵的朱瞻基,他父亲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很可能保不住。也可以说朱瞻基在还未成年之时便已经被确立了帝位继承者的身份。朱瞻基后来也多次维护了自己父亲的储位。《明史》上也说,“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长孙盖有力焉”。
面对北部的蒙古势力,朱瞻基继承了父亲朱高炽“安抚、防御”为主的政策,但同时朱瞻基弓马娴熟,完全不畏惧与蒙古骑兵正面较量。1428年,朱瞻基亲自巡视边防,突然听闻兀良哈蒙古大举扰边,朱瞻基不慌不忙、指挥若定,亲自带领军队在边境阻击蒙古骑兵,并亲自射杀敌军先锋,明军大获全胜。这场防御战的胜利,是明朝在土木之变以前,最后一次皇帝亲征蒙古取得的胜利。朱瞻基优秀的军事才能由此可见一斑。
朱瞻基继位登基后,从安南撤兵,永久撤销了交趾布政使司,结束了明朝对安南的统治。这件事在历史上褒贬不一,一些人认为安南是永乐皇帝朱棣辛辛苦苦开拓的疆域,不应当如此轻易地放弃,使得数万将士的心血付之东流。但事实上,朱棣在征服安南后,一直都没能稳固对安南的统治,安南近四百年的独立建国岁月,已经让他们具有了深刻的民族意识,因此不断起兵反抗明朝的统治。
到宣德时期,安南已经成为了明朝财政的“无底洞”,是明朝的极大负担。朱瞻基在与朝臣多次商议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