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称之酒筹。后来,读书人为助酒兴,想出许多赌酒方法,如作诗、对联、猜谜等等。
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越王竹》“越王竹,根生石上,若细荻,高尺馀,南海有之。南人爱其青色,用为酒筹云。”
可别小看古代人的娱乐精神。
人,都是爱玩儿的,相比起现代社会,充斥着的各种娱乐活动,古代人其实也有许多有趣的娱乐活动,不只是晚上的造人行动。
其中,酒桌文化就在读书人之中盛行。
酒桌文化,又被称为“酒令”,是酒与游戏的结合物。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投壶游戏,秦汉之间的“即席唱和”等都是一种酒令。但是游戏的发展成了一种带有强制性与结束性的游戏后,就成了既轻松又严肃的—种文化现象了。西汉时吕后曾大宴群臣,命刘章为监酒令、刘章请监军令行酒令,席间,吕氏族人有逃席者,被刘章挥剑斩首,为喝酒游戏而戏掉了脑袋这也许就是戏中之戏了。此即为“酒令如军令”的由来。唐宋是中国古代最会玩的朝代,酒令当然也丰富多彩。白居易便有“筹插红螺碗,觥飞白玉卮”之咏。酒令在明朝更步上层楼,发展到了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此时的读书人们,将酒令分为四类占令、雅令,通令、筹令、筹令是酒令中的重头戏。
筹令,顾名思义,行酒令必用筹子,筹子是此类酒令的显著特征。说起筹令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筹。筹本是古代的算具。古代没有计算器,一般用竹木削制成筹来进行运算、善计者可以不依赖算具求得结果,因此筹引申为筹谋、筹划。《汉书高帝记》记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把军事指挥将在室内制订作战计划,即称为运筹帷幄。其中的筹,义为筹划、筹略、筹谋之义。从唐代开始,筹子在饮酒中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用法其一,仍用以记数、白居易诗“醉折花枝作酒筹”中的”酒筹”即为此类、这种意义下的筹在后代酒令游戏中仍可见到,作用是以筹计数,后再按所得的筹的数量行酒。
另一种就比较复杂了,人不满足于筹子的原始用法,而把它变化成了一种行令的工具。筹的制法也复杂化,在用银、象牙、兽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筹子上刻写各种令约和酒约。行令时合席按顺序摇筒掣筹,再按筹中规定的令约、酒约行令饮酒。据考,唐代的《论语》酒筹是最早的—种筹令。
筹令的包容量很大,长短不拘。大型筹令动辄有八十筹,而且令中含令,令中行令。
这个面容俊俏的书生,所说的酒筹,指的就是这种筹令,一共有八十筹。
听了俊俏书生的提议,众人立即应和道“这个好,又有意思,又省事。”
于是这俊俏书生便让底下人回去把那副筹令取了来。
当底下人拿来时,易鹏也看清了这筹令的真实面目。
原来,所谓的筹令,就是一个小小的象牙筒子,里面插着八十跟象牙筹。
俊俏书生把象牙筒子递给了那个话痨,说道“公子先请。”
作为活跃气氛的担当,话痨当然义不容辞了,他接过象牙筒子,摇了几下,一根象牙筹从筒子里掉落了下来。
话痨有些得意的看着众人,说道“我看看是哪个倒霉鬼要先喝酒了。”
说罢,他仔细一看象牙筹上写着的内容,看完之后,面色一变,大呼小叫道“哎呀,不好不好,杨兄弟,你这是在坑害我啊,这一次不算数,不算数。”
众人听了这话,知道他掣到了一根不好的筹令,连忙凑过去观看筹令上的内容,易鹏也好奇的凑过去一看,便见筹令上面写道“二吾尤不足,”这一句出自《论语》,原句为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这句话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