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过来就是
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
在这句话的下面,还刻有一行小字,写道“掣此签者,自饮三杯。”
那英俊书生看了之后,大笑道“好一个‘二吾尤不足’,自然是要吃三杯酒了。”
二吾尤不足,在《论语》中的意思,是“现在抽十分之二的税收,我还觉得不够呢”,而在这里,指的是“喝两杯还不够,要喝三杯!”
古代酒席上的筹令,真真生动有趣,把四书五经中的句子,用来在酒席中娱乐,既显得高雅,又有趣味,易鹏顿时觉得很有意思。
二吾尤不足,那就喝三杯好了,哈哈。
众人也劝那话痨道“这幅筹令,这一句真是传神有趣,公子不可不赏三杯!”
话痨之人无奈之下,只得连喝了三杯美酒,喝得他直皱眉头。
喝完之后,他把象牙筒子递给了身旁一个青衫书生。
青衫书生没有推辞,拿起象牙筒子,顺手便掣出了一根签子,他拿起签字,念道“刑罚不中。量最浅者一大杯。”
刑罚不中的原话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意思是刑罚执行得不适当,老百姓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而后面的小字,写的是,在场之中,酒量最小的那个,喝一大杯。
这不就是刑罚执行得不适当嘛。
酒筹就是这样,筹令上摘下的四书五经字句,都各有含义,解读之后,便会觉得妙趣横生。
在场的诸位书生,谁的酒量最小呢?
所有人全都看向了易鹏。
为什么大家都要看着他呢?
因为,在座的书生,都是荆州府人,相互之间经常聚会宴饮,非常熟稔,只有易鹏,是他们刚刚才结识的,因而对于他的酒量,众人还不得而知。
一个书生问道“易兄平日里可否饮酒?酒量如何?”
易鹏没有隐瞒,直言道“小生平日里会小酌几杯,但是却从不酗酒。”
会饮酒,顿时,在座众人便不再看他了,而是看向了其中一个面容瘦弱的书生。
青衫书生对着那瘦弱书生说道“在场众人中,只有张兄酒量最浅,几乎是滴酒不沾,这一大杯酒,自然非张兄莫属了。”
那瘦弱书生摇头道“这酒筹真是太会捉弄人了。”
说完,他皱着眉头,拿起酒杯,小小的茗了一口。
瘦弱书生身体不太好,不适合饮酒太多,因此众人都没有勉强他,看他抿了一口,便放过了他。
青衫书生把象牙筒子,又递给了他身旁的一个书生。
这书生拿起筒子,摇出了一个签子,上面写着“不亦乐乎,合席一杯。”
意思很简单,普天同庆,在座各位每人喝一杯。
这书生看着签子,笑道“这一根掣的好,又合了主人待客的意思。这里头还有一根签子写的是合席吃酒的句子,那句是‘举疾首蹙额’,虽然比喻的很是有趣,但是却没有这一根来的喜庆快活。”
这书生似乎对这一套酒筹很是熟悉,竟然还能举一反三。
说完,众人同时举杯,全都吃了一口酒,这时,又轮到那个瘦弱书生了。
瘦弱书生不喜欢饮酒,因此在掣签子的时候,嘴里说道“筹儿筹儿,你可不能让我掣到一根‘二吾尤不足’的签子啊!”
他刚说完,一根签子便从筒子里掉了出来,他拿起这根签子,看了一眼,便不再言语,拿起筷子便开始吃菜。
这一番举动,看的易鹏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书生在干什么,便问道“签子上写的是哪一个?轮到谁吃酒了?”
瘦弱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