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相公
且说陆垚跟陆盱表明了自己要闭关看书的决心,在此之前,陆盱虽说已经对陆垚的态度有所改观,不过说到底,毕竟陆垚现在也就是个五品官员,而且还是不用上朝的那种,陆盱心里还是有一些担忧的。对于陆盱这样的人来说,男子汉大丈夫,还是要想着报效国家,入朝为官,才是正经的出路,所以,就算陆垚各个厂子弄得风生水起,再加上其他的各种产业赚的盆满钵满,但是这也并没有让陆盱觉得特别开心。
反倒是这次的新蹴鞠大赛,陆垚在其中的表现让陆盱着实有些刮目相看,本来陆盱以为,这新蹴鞠大赛只不过是跟其他的产业一样,陆垚只是想要通过这个比赛来获得一些名声,又或者是再赚上一笔钱。不过,当陆垚说出这比赛对于老百姓也是有好处的时候,陆盱还是对自己这个儿子高看了一眼的。于是也就有了后来的陆盱鼎力支持陆垚的情况出现。
然而,陆盱和陆垚心中都明白,在如今这个世道,其实对于生长于官员家庭中的孩子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命运,似乎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还没有哪个官员的孩子最后不选择入朝为官这一项。不过,陆垚是个特例,其实一开始,他倒是真没有要入仕为官的打算,他本想着,在这汴梁,好好搞自己的产业,好好弄一些工厂,赚钱,潇洒一生,多么快活。
然而,世事变迁,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陆垚对韩家的小姐韩韫玉一见钟情,而那韩永合,又偏偏是个十分喜欢官场的人,他现在已经做了尚书大人,若是想做他的女婿,那可以说不弄个虚名扣在脑袋上,是绝对不够资格的。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第二点原因,让陆垚决定好好参加这次科举考试的,还是因为之前和棠溪发生的事情,民生疾苦,陆垚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实在有限,若是想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的这个现状,那就只能有一种方法,就是自己掌握权力,去实行变法。
当然,历史上实行变法的人,通常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这一点陆垚再清楚不过了,所以,在自己真的没有到达那个位置之前,陆垚也不想直接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一来是亲事,客观上必须要在科举考试当中取得好成绩,二来,也是为自己心中的理想铺路,必须在朝堂之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客观因素还有主观想法,都催促着陆垚去参加这次科举考试。当然,至于如果真的科举及第了,后面的事情,陆垚现在也没太细想。
七天的时间,自己能够达到一个什么程度,自己也没有想过,所谓尽人事听天命,陆垚也就只能这么去想了。
说起我国的科举制度,那可是有许多的资料可以参考。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宋朝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