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跨国投资(8 / 10)

表李兴文对他的信任。

王明明十分的激动,李兴文对他太信任了。

“老板,我绝对不会辜负你的信任。”

李兴文挥了挥手,示意王明明去忙。

王明明带着一脸的感动,离开了办公室。

看到王明明这个样子,沈初柔一脸的不理解。

刚才王明明进去的时候,表现的十分平静。

不知道老板跟他讲了什么,让他变得这么激动。

沈初柔上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她看到了很多的东西。

尤其是飞龙所有人对李兴文的态度,让她无法理解。

李兴文如此年轻,为什么能够镇住这么多的人?

手底下的人,对李兴文都是十分的敬佩。

这一点,才是沈初柔无法理解的。

对于李兴文的了解,沈初柔都是从报纸上得知的。

在沈初柔看来,这绝对是报纸过度宣传了的。

现在看来,她的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

沈初柔看了一眼办公室,李兴文正在看报纸。

“李总,真的有这么厉害吗?”沈初柔心里想到。

沈初柔在想什么,李兴文并不清楚,他正看着报纸。

李兴文每一天,最少要拿出半个小时出来看报纸。

这对于李兴文而言,已经是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了。

在报纸上面,可以获得很多的信息。

“近期科达公司,赞助了在魔都举行的第一届东亚运动会。”

看到这一个消息,李兴文脸上有了一丝兴趣。

现如今科达在胶卷这个行业,实力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科达之所以这么做,完全就是为来华夏投资做好铺垫。

九三年,可以看成跨国公司在华夏大规模投资的开始之年。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面,有很多跨国公司把目光放在了华夏身上。

原因很简单,华夏的市场实在是太大了。

华夏这么多的人,带来的市场自然是不用多说。

跨国公司在今天的投资有多厉害,从一组数据就能看出来。

一九七九年到两千年,华夏累计吸引外资三千多亿米国币。

在这三千多亿米国币当种,大部分都是在九二年以后发生的。

九三年年底,外资投资达到了一千多亿米国币。

这一年实际利用外资是两百七十亿米国币,几乎是上一年的两倍。

在市场的诱惑和政府的鼓励下,跨国公司开始狂热的投资华夏。

在这么一种情况下,科达公司的总裁费学德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

“只要华夏有一半人口,每年拍一个三十六片装胶卷,已经足以将全球影像市场扩大百分之二十五。

华夏每秒多拍五百张照片,便相当于多了一个规模等同于岛国和米国的市场。”

用人口乘以某一商品,从而计算出华夏市场的规模。

这么一个换算公式,看起来十分的简单粗暴。

所有的跨国公司进入华夏国家投资,用的都是这么一个算式。

不过事实告诉他们,这是不严谨的,这是要吃亏的。

很多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最后都亏损了。

至于原因的话,那就是他们没有适应华夏的经济市场。

在今年,肯德基第一家特许经营店将在新安开业。

宝洁一口气在华夏,建了四家公司和五家工厂。

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公司安霍伊泽公司,用一千六百四十万元购买了华夏最大的啤酒公司,青岛啤酒百分之五的股份。

&ns移动电话,花旗银行把华夏区总部从香港搬到了上海。

从这些跨国公司的投资中可以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