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跨国投资(9 / 10)

出来,他们十分看好华夏的市场。

这对于整个华夏的经济而言,是有很大推动作用的。

李兴文知道外资的大量涌入,有很多层面的解读。

就宏观环境而言,进入第十六个改革年份的华夏,已经越来越吸引国际资本。

特别是去年,市场经济的体制目标得以确认,政府放宽了外资进入的很多限制性政策。

日渐市场化的投资环境,当然受到了国际资本的信任和青睐。

就政策方面而言,吸引外资被认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捷径。

因此外资企业在很多地方,开始享受到了超国民的待遇。

其中一个被普遍采用的税收政策,那就是三免两减半。

外资企业在创办的前三年所得税全免,后两年则减半。

在很多地方减半政策,更是从企业开始获利之年才被执行。

在所得税征收比例上面,合资企业的税率是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三。

这一个数据,国内企业被征收道百分之五十五。

这么一种巨大的差距,刺激了国际资本对华夏市场的兴趣。

同时,出现了很多假冒外资企业,进行合理避税。

李兴文看完之后,轻轻的放下报纸。

他知道从今天开始,整个华夏的经济市场将会发生重大的改变。

外资的进入,带来好处的同时,自然有弊端的存在。

这些国际资本进入,将会对华夏每个行业造成影响。

之前存在的那些小型民族企业,会因为国际资本的进入,彻底消亡。

李兴文清楚的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想要发展的话,就必须把市场给做起来。

小型民族企业,自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国际资本的投资,会盘活整个行业。

整个行业盘活了,那么它的市场就会逐渐扩大起来。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是十分合理的选择。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小心外资企业。

有的外资企业,就是冲着投资来的。

而有的外资企业,是冲着垄断来的。

这样的外资企业,是绝对要小心的。

华夏的民族企业,在这上面吃了太多的亏了。

李兴文成立法务部,就是为了避开这些危险。

这样的事情,李兴文知道现在担心的话,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只能是水来土挡,兵来将挡了。

从山现在有飞龙在的话,对外资的吸引力应该是不小的。

想到这里,李兴文直接拨通了秦国才的电话。

“秦市长,最近在忙什么?”李兴文笑着问道。

秦国才语气中带着一丝疲倦,“主要在忙三角债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就能进一步解放从山的经济发展了。”

关于这一件事情,秦国才并没有过多的隐瞒。

要知道三角债的解决办法,是李兴文的。

这件事情的进度,告诉李兴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李兴文笑着问道:“情况如何?”

“有所起色了,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大部分三角债都能得到清理。”

说到这件事情,秦国才十分的高兴。

如果没有李兴文出谋划策,这件事情不会这么轻易解决。

李兴文点了点头,“这样是最好的,从山的经济发展越好,对飞龙的好处越多。”

“这我可不认同。”秦国才说,“飞龙发展的越好,从山的经济才会越好。”

李兴文哈哈一笑,并没有争论这件事情。

“秦市长,我觉得你在关注三角债的同时,还需要关注一件事情。”李兴文认真道。

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