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先进经验(8 / 9)

—京:铁路、航运直达。

更多的运输手段和渠道让京城同钢城有了更方便的沟通条件。

似是轧钢厂这样的重工业企业,每年能在运输上节省的成本足足养活一个造船厂。

集装箱的使用更是能让航运成为改变运输的一个关键节点。

当然了,正因为集装箱的使用,改变了航运业的发展。

前三十年铁路运输打败了航运是因为海船的装卸很麻烦,停靠港口的时间也是成本。

再有,海船运输阻力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船速越快,阻力越大。

铁路运输则不然,火车的速度是没有上限的,空气阻力不值一提。

后三十年航运打败铁路运输也有一条定律,那就是海船阻力和自身重量的三分之二次方成正比。

也就是说,在固定速度的前提下,船只重量增加一千倍,那么阻力只会增加一百倍。

火车的重量增加一千倍,阻力就会增加一千倍。

以这条规律为基准发散思维,集装箱的发明减少了货船在港口等待的时间,加快了装船的速度和载货量。

那么这后三十年,大就是有理了。

越大越有理,航运能力开始比谁的船大就行了。

船越大,成本就越低,大船就开始吃小船!

李学武把新造船舶的吨位数控制在一千吨就是卡住这个标准了。

一千吨能吃掉大多数小船,也能暂时抗住不被万吨巨轮吃,毕竟内河运输用不了万吨轮船。

这个时候航运和内河运输不是没有船队和航运公司,但李学武不敢也不想把这些业务交给他们。

一方面是要用这些业务养活东风船务,同时完善回收站在货物疏散和夹带运输的渠道。

另一方现在的船队和航运公司并不靠谱,轧钢厂的很多货物都是带着保密要求的,不能轻易委托给别人。

李学武都不用跟李怀德解释东风船务的性质,李怀德丝毫不怀疑这一支船队的品质和可靠性。

毕竟调查部在船上呢,哪个不开眼的“五十万”敢主动上船去送二等功?

下午三点多的阳光正好,走在海边的堤坝上丝毫感觉不到热度。

李学武陪着李怀德看了几处仓库选址,这边本来也是作为办事处来定选的。

但是在看过津门的商业氛围和贸易形势后,李怀德两人商量了一下,最后定的是双线作战。

一方面在津门设立办事处,用于贸易管理,另一方面在新港这边设置附属仓库,用于货物管理。

以这个标准来参选地址,条件就放宽了很多,毕竟新港这边发展的还没有后世那么大。

看过几处仓库位置后,李怀德同李学武商量了一下,直接选了一处靠近公路,距离码头较近的大院。

可能是受李学武的地皮论影响,也可能是受轧钢厂成功学的激励,李怀德现在是有些膨胀的。

根本没考虑租用场所的意见,直接选择了购买。

正是因为考虑到未来轧钢厂在津门的布局和发展,李怀德才敢投入大量资金在津门办事处的。

津门城内的办事处他的心理价位在十五万,李学武眨了两下眼睛跟庄苍舒合伙又砍了两万。

现在还不知道津门那边能不能成呢,这边定下来的码头仓库又花了七万。

七万块,地上建筑基本上狗屁没有,就是一个敞开的大院子,很大。

李学武也不知道是大铁门值七万,还是特么门口那处都要倒塌了的门房值七万。

不过前期来这边做准备工作的办事员也很无奈,这地方就这个价,港口的人说了爱要不要。

虽然现在搞大学习活动耽误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