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戚继光:明代长城,抗倭名将的传奇一生(3 / 7)

问题,他起草了《任临观请创立兵营公移》,并在次年二月提交了《练兵议》,明确提出创建兵营,选拔并训练新军的构想。这一提议在当时看来颇具争议,甚至被一些人视为多管闲事,因为通常这类决策由督抚级别的高官主持,而戚继光的提议打破了常规。

在《练兵议》中,戚继光深入剖析了明军与倭寇交战失利的根本原因,指出明军在武器装备、战术训练和士气纪律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短板。基于此,他提出招募三千名浙江本地士兵,由他亲自进行系统训练,预计三年内即可培养出一支能够有效抵御倭寇的精锐部队,此举不仅能大幅提升明军的战斗力,还能节省大量雇佣外地兵员的费用。

这一大胆提议起初并未得到广泛支持,尤其是总督胡宗宪,他曾有过失败的练兵经历,对戚继光的建议持保留态度。然而,鉴于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和以往的战绩,胡宗宪最终勉强同意了他的提案。相比之下,浙江巡抚阮鹗对戚继光的提议给予了高度评价,全力支持。

当年冬天,阮鹗从其他部队抽调了三千名绍兴士兵,交由戚继光训练。在戚继光的精心指导下,这支部队迅速成长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的新军。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舟山一带的倭患便得到了明显缓解,戚继光的练兵成果初显成效,证明了他训练方法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4、岑港之战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再度侵扰,目标直指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闻讯立即率军前去救援,然而由于道路被倭寇封锁,他未能及时抵达战场,幸而朝廷并未因此追究其责任。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四月,戚继光奉命率军由舟山渡海,前往台州防守,期间多次在小规模冲突中获胜。此时,倭寇在汪直被胡宗宪诱杀后,余部选择固守岑港,这一地区成为倭寇多年经营的坚固据点。在胡宗宪的统一指挥下,明军兵分几路对岑港发起强攻,戚继光率左翼兵马冲锋在前,但岑港的防御异常坚固,明军与倭寇陷入了长达半年的拉锯战。

明世宗因岑港久攻不下,误信谗言,怀疑将领们作战不力,一怒之下剥夺了总兵俞大猷和参将戚继光的职务,并限定一个月内必须攻克岑港。此时,给事中罗嘉宾等人趁机弹劾戚继光,指责他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甚至暗示其有“通番”嫌疑,明廷一度考虑逮捕戚继光进行审讯。然而,正当此时,明军终于攻破岑港,戚继光在战斗中勇猛冲锋,其英勇表现有目共睹,所谓“通番”之说纯属无稽之谈,戚继光得以恢复原职,继续负责守卫台州、金华、严州三郡,支援倭患最为严重的台州地区。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这一系列的战役中,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他不仅亲自上阵,屡次身先士卒,还巧妙运用战术,多次击败倭寇,保护了沿海地区的安全。“御台、温数千之贼,擒剿无遗;功屡建于浙东,名亦闻于海外”,这是对戚继光卓越军事成就的真实写照。他的名字不仅在浙东地区广为流传,甚至在海外也声名远播,成为了明代抗击倭寇的英雄人物。

5、训练锐卒

戚继光在抗倭斗争中逐渐意识到,要想有效抵御倭寇的侵扰,必须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精锐部队。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秋,戚继光第三次提出练兵计划,他认识到,临时拼凑的军队缺乏战斗力,征调来的士兵往往纪律松散,无法满足作战需求。于是,他决定亲自招募士兵,以期打造一支真正的精兵。

戚继光的目光投向了义乌,这里因矿产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矿工聚集,这些人因争夺矿产而发生了大规模械斗,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戚继光认为,这些矿工不仅体魄强健,且富有战斗经验,是组建新军的理想人选。在总督胡宗宪的支持下,戚继光开始在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