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杨镐:从援朝英雄到萨尔浒之殇(2 / 4)

间,并假意求和,以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

三、大败亏损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初二,日本援军突然到达,为蔚山的日军解围。杨镐闻讯大惊失色,急忙带领部队撤退,各部明军见状也纷纷溃散。日军趁势追击,明军损失惨重,战死者无数。副将吴惟忠和游击茅国器英勇断后,才使得日军暂时停止了追击。但明军的辎重装备大部分丢失,损失极为惨重。

此次战役原本是精心策划多年的军事行动,投入了明朝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联合了朝鲜的全部兵力,却被杨镐的一系列错误决策彻底破坏。这场失败不仅令满朝文武官员震惊,也对明朝的声望造成了沉重打击。杨镐在逃出战场之后,带着提督麻贵逃往庆州,因担心日军追击,他又下令将所有部队撤回王京,与总督邢玠一起向朝廷报告了虚假的胜利消息。

各部队上报的伤亡情况显示,明军损失近两万人。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杨镐却极为恼怒,试图隐瞒事实真相,仅向朝廷报告了极少数的伤亡数字。不久之后,杨镐的父亲去世,按惯例他应该回家守孝三年,但朝廷下诏命令他克制个人情感,继续处理国家大事。

御史汪先岸曾弹劾杨镐的其他不当行为,但内阁大臣庇护了他,甚至拟了一道表彰他的圣旨,但这道圣旨一直没有公开发布。赞画主事丁应泰在得知杨镐战败的消息后,前往询问未来的计划。杨镐向丁应泰展示了张位和沈一贯的亲笔信以及那道未发布的圣旨,并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绩”。丁应泰对此极为愤怒,随即上书详细报告了战败情况,并列举了杨镐应受责罚的二十八条罪状以及十个可耻的行为,同时弹劾张位和沈一贯与其共谋。

万历帝闻讯后非常愤怒,想要依法处置杨镐及其同谋者。首辅赵志皋进行了营救活动,最终万历帝罢免了杨镐,让他等待调查结果,并派遣天津巡抚万世德接替了他的职务。此后,随着东征朝鲜的事态逐步平息,给事中杨应文提及杨镐之前的功绩,万历帝下诏同意再次启用杨镐。

四、复为巡抚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杨镐被重新起用为辽东巡抚。在他任职期间,曾率军袭击了 炒 花部落,这一举动遭到了御史田生金的弹劾,指责他无故挑起了边疆争端。此时辽东地区战事频繁,杨镐力荐李如梅担任大将,希望能够加强辽东的防御力量。然而,他的建议受到了给事中麻僖和御史杨鹤的反对,他们对李如梅的任命提出了弹劾。面对这样的局面,杨镐上书为自己辩解,并请求辞去职务。神宗皇帝并未对他的辞职请求做出明确回应,杨镐最终选择自行离任,回到了家乡。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后金领袖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并以此为由向明朝宣战,迅速攻占了抚顺,守将王命印战死。辽东巡抚李维翰紧急动员总兵官张承荫前往增援,但张承荫与副总兵颇廷相等将领均在战斗中牺牲,辽东局势顿时陷入一片混乱。鉴于杨镐对辽东地区的军事情况较为熟悉,朝廷决定起用他为兵部右侍郎,并委派他为经略,负责指挥辽东战事。

杨镐到任后,立即着手整顿军纪,积极招募和集结各地的援军,准备大规模反击。同年七月,后金军通过鸦鹘关攻下了清河,副将邹储贤在战斗中阵亡。为了稳定军心,万历帝特赐杨镐尚方宝剑,赋予他斩杀总兵以下级别将领的权力。随后,杨镐将清河之战中逃跑的将领陈大道和高炫处决,并在军中示众,以此来警示其他将士。

随着冬季的到来,各地援军陆续抵达辽东,杨镐决定发起进攻。然而,当时出现了一系列不祥之兆,包括一颗名为“蚩尤旗”的彗星横贯天际,以及天象中的陨星现象和地震,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这些都是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失败。尽管如此,大学士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兵科给事中赵兴邦等人仍坚持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