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望成为一方之主。孙可望则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希望通过控制永历帝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明永历三年)四月,孙可望派遣杨畏知作为正使与永历帝谈判联合抗清事宜,并要求封为秦王。李定国虽然深知孙可望的真实意图,但为了实现“联明抗清”的目标,选择暂时保持沉默。
然而,永历帝及其臣属拒绝了孙可望的要求。在杨畏知的进一步煽动下,孙可望于公元1650年(清顺治七年、明永历四年)八月自称为“秦王”,改云南为云兴省,并私自铸造钱币。这些举动引起了李定国的强烈不满。
同年九月,孙可望率军进入贵州,并分兵占领川南地区以扩大根据地。李定国被派遣进攻安顺。明威清道黄应运趁机游说李定国,指出如果借助大明天子的名义加上李定国的军事实力,足以清除奸逆。李定国与黄应运歃血为盟,承诺辅助明室,绝不背叛。孙可望得知此事后,将黄应运处死,这让李定国对孙可望愈发不满,两人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随着贵州被平定,孙可望前往贵州,留下李定国驻守云南。李定国加紧练兵,准备东进,而刘文秀则平定了川南地区,大西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云贵为中心的新基地。
然而,永历政权的处境日渐艰难。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明永历三年),清军攻占湖南,攻占桂林,瞿式耜被杀,朱由榔逃到梧州,又逃到南宁,不得不依赖大西军这一唯一的力量。
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明永历五年)初,朱由榔派遣使臣前往贵州,封孙可望为冀王,但孙可望并未接受。在李定国等人的劝说下,孙可望再次派遣杨畏知与南明朝廷谈判。虽然表面上答应谈判,孙可望暗地里却派出精兵前往南宁,杀害了五大臣,并迫使朱由榔改封他为秦王。同年年底,南宁陷落,朱由榔逃往濑湍。
公元1652年(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正月,孙可望派人将永历帝接到贵州安龙所,改名为安龙府,并承诺每年向永历帝提供钱粮以供皇室开支。作为交换,永历帝同意孙可望在未来的战事中可以先斩后奏。这样,大西军与永历政权的联合抗清阵线正式建立。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留守云南的李定国继续推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减轻百姓的负担,使滇南地区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稳定局面。他日夜操练兵马,制造盔甲,训练象队,一年内练就精兵三万。此外,他还举办了生童考试,对于考中秀才的人,发放赏钱三百串,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为将来恢复明朝江山做准备。
五、两蹶名王
公元1652年(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春季,清朝朝廷下令定南王孔有德从桂林出兵河池,进攻贵州;同时命令吴三桂从嘉定(今四川乐山)出发,进攻川南,试图通过两路夹击的方式包围大西军的抗清基地。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李定国致信孙可望,请求出兵湖广,以打破清军的围剿计划。孙可望同意了这一提议,并决定大西军兵分两路:北路军由刘文秀统领,进攻四川;东路军由李定国指挥,进攻湖南。孙可望本人则率领“驾前军”留守云南和贵州。
三月,李定国率领八万步骑兵及五十头战象出征,并制定了严格的军纪,其中包括不得杀人、奸淫、抢劫财物、宰杀耕牛以及纵火。五月,北路军先后攻克沅州(今湖南芷江)、靖州(今湖南靖州)和武冈等地。镇守宝庆(今湖南邵阳)的清军将领沈永忠向孔有德求救,孔有德从桂林分兵支援。李定国抢先一步,迅速渡江直取宝庆,消灭了清军五千人。
六月,李定国进军祁阳,准备夺取广西门户全州,进而攻取桂林,消灭孔有德。他兵分三路,冯双礼率左路攻取全州,张胜率右路攻打严关(今广西兴安县严关乡),而李定国本人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