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与建设宝岛(2 / 7)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七月,郑芝龙和他的弟弟郑鸿逵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称帝,改元“隆武”。与此同时,鲁王朱以海也在绍兴宣布监国,改元为“鲁监国元年”。虽然隆武政权和鲁监国政权都宣称要恢复明朝的统治,但由于各自的利益和立场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冲突。

隆武帝对郑成功表现出了极大的赏识,他曾表示遗憾没有女儿可以许配给郑成功,并说道:“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为了表彰郑成功的忠诚和才能,隆武帝赐给了他明朝皇室的姓氏“朱”,并将他的名字改为“成功”。从此,郑森改名为朱成功,被尊称为“国姓爷”。

1646年起,郑成功开始带领军队参与与清军的战斗。他多次奉命在福建、江西一带与清军作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色,赢得了隆武帝的信任。然而,掌握着更大权力的郑芝龙却无意全力抵抗清军。当清军南下福建时,郑芝龙命令守将施福将军队撤回福州,这使得清军能够轻易地进入闽北。

继续阅读

在清朝大学士洪承畴的利诱下,郑芝龙决定投降清朝。洪承畴承诺给予郑芝龙三省王爵的地位,这让郑芝龙不顾郑成功和郑鸿逵等人的反对,决定带着其他几个儿子向清朝投降。然而,清军并未遵守诺言,反而挟持了郑芝龙和他的儿子们前往北京,并出兵攻打郑家的故乡——福建南安。

郑成功之母田川氏当时已从日本搬至南安定居。不幸的是,在清军进攻南安的过程中,田川氏遭遇了不幸,在战乱中自尽身亡。这一悲剧性的事件让郑成功更加坚定了抗清的决心。于是,他率领父亲的部分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继续抗清,成为了南明后期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

1646年八月,清军相继攻克了浦城、霞浦等地。隆武帝在逃往江西的过程中被清军俘虏,最终绝食而死。随着隆武帝的去世,南明的帝系由桂王朱由榔继承,改元为“永历”。

四、拒降抗清

在隆武政权灭亡后,郑成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继续抗清事业,他不得不重新组织力量。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郑成功在小金门(今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的名义誓师反清,开始在沿海各地招募士兵,收编父亲郑芝龙的旧部,并在南澳募集了数千兵力。

同年七月,郑成功联合郑彩部队攻打海澄,但最终失败。八月,他又与弟弟郑鸿逵的部队合围泉州府城,但清军漳州副将王进率军前来增援,郑军不敌而退。

1648年(清顺治五年,永历二年),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等人归附郑成功,为郑军带来了一定的助力。这一年五月,郑成功再次出击,成功攻克同安县。随后,郑军围攻泉州,但不久后清朝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等率军反击同安,郑军损失惨重,被迫撤退。清军随后抵达泉州,郑成功无奈之下解除泉州之围,退回到了海上。

同一时期,反清势力在各地兴起,如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以及广东的李成栋等人纷纷起兵。然而,这些反清势力之间缺乏协调,最终未能形成统一的力量。清军很快镇压了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广东的李成栋也在次年(1649年)灭亡。

1649年(清顺治六年,永历三年),郑成功正式改用永历年号,永历帝册封他为“延平王”,人们也开始称呼他为“郑延平”。面对军队庞大但领土有限的情况,郑成功决定采取行动解决粮饷问题。

同年十月,郑成功率领军队南下,意图打击闽南地区的清军并收服各地的城寨以获得粮食补给。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郑军攻占了漳浦、云霄等地,并平定了达濠、霞美等寨。然而,诏安的攻取并未成功,郑成功决定转战粤东,经分水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