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潮州一带征讨不合作的地方势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郑军陆续收服了潮阳及周边许多山寨。
潮州守将郝尚久虽曾在1648年随李成栋反清,但与郑成功之间存在嫌隙。1650年(清顺治七年,永历四年)六月,郑成功军队抵达潮州,以郝尚久立场“不清不明”为由出兵攻击。郝尚久的部队不敌,退守潮州城,揭阳、普宁、惠来等县落入郑军手中。
不久后,清军再次攻入广东,郝尚久背腹受敌,最终选择投降清朝,并引导清军进入潮州城以对抗郑军。郑军围困潮州城三个月未能攻克,士气低落,加之面临粮饷接济的问题,只得在八月解围退回闽南地区。
五、遭遇挫折
1650年(清顺治七年,永历四年),郑成功在潮州之役后退回到闽南地区。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他采取了策略性的行动。当时,厦门被郑成功的族叔(一说族兄)郑彩、郑联控制。郑联在厦门的统治被认为过于苛刻,对当地民众造成了很大的负担。郑成功利用这一点,采纳了施琅的建议,计划夺取厦门。
同年中秋,郑成功趁着郑彩不在厦门的机会,前往厦门拜访郑联。由于郑联没有预料到郑成功的真正目的,没有设防,结果被郑成功的手下刺杀。不久,郑彩得知郑联的死讯后,不敢与郑成功对抗,回到厦门后便主动交出了兵权。这样,郑成功顺利接收了郑彩、郑联的大部分部队,并取得了厦门和金门作为抗清的根据地。
同年十一月,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率军攻入广州,郑成功奉永历帝的命令南下勤王,留下叔父郑芝莞守卫厦门。十二月,郑成功抵达广东揭阳,并与郑鸿逵会师。两人商议后决定,郑成功继续率军南下支援永历帝,而郑鸿逵则前往厦门协助防守。
1651年(清顺治八年,永历五年)正月,郑成功抵达南澳。二月二十五日,郑军舰队在盐州港附近遭遇风暴,郑成功的主船险些解体,几乎所有的船上器具都丢失了,甚至无法准备食物。幸运的是,第二天下午风雨停歇,郑成功与舰队会合。这次遭遇是郑成功海上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危险,事后他对主副中军船的两位驾驶进行了重赏。
继续阅读
同年三月,郑军抵达广东大星所(今广东惠东)。此时,清福建巡抚张学圣得知郑成功主力远赴广东,厦门防务空虚,便命令马得功、王邦俊等趁机攻击厦门。马得功挟持了郑芝豹,利用他的身份获得了船只,顺利渡海攻击厦门。面对清军的突然袭击,负责厦门防务的郑芝莞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只顾着将个人财物转移至私人船上逃亡。这使得清军轻易地攻破了厦门,并将郑家的财富和装备洗劫一空。郑成功的妻子董夫人与长子郑经只来得及带着祖宗牌位逃离,避免了被俘。
清军得手后并未打算长期驻守厦门,而是迅速撤离,满载战利品返回内陆。此时,郑鸿逵率军赶来支援厦门,正好在海面遭遇返航的马得功部队。但由于马得功威胁要伤害郑鸿逵的母亲和兄长(郑芝龙),郑鸿逵被迫放走了马得功。
不久,郑成功在广东得知厦门被袭的消息。原本他想继续南下勤王,但因士兵思归心切,最终决定返回厦门。收复厦门后,郑成功追究责任,将胆怯逃亡的叔父郑芝莞斩首示众,而郑鸿逵则主动交出兵权,退隐东石镇白沙,不再过问政事。
同年五月,郑鸿逵麾下的大将施琅因叛变事泄而擅自处决了郑成功部将曾德。郑成功以此为由想要诛杀施琅全家。施琅在友人的帮助下逃脱,但他的父亲和弟弟都被处决。自此,施琅与郑成功结下了不解之仇,决定重新降清。
六、相持局面
1651年(清顺治八年,永历五年)下半年,郑成功在闽南地区发动了一系列军事行动,逐渐巩固了自己在这一区域的地位。在小盈岭、海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