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米芾(2 / 4)

例如,在《虹县诗》中,其大字的“十”字,居然从中间过半处起笔,逆锋到如此夸张程度,恐怕也只有米芾敢如此写、写得如此好。他的笔法不仅在大字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小字作品中同样精彩。借助《米芾书法字典》统计,其中“一”字就有七十二个不同的形态,且出锋情况变化层出不穷。如《珊瑚帖》的三角形似的“一”,下端出锋成了角状;《复官帖》的第三个“一”字一画三折,煞是耐看。这种丰富的笔法变化,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灵动之气和豪迈之感。

(二)结体创新

米芾在结体上大胆创新,强调左高右低与左低右高,对比强烈,意趣横生。他在前人行书的错落表现为左右的长短大小变化和上下的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强调这种对比,使得结体变得独具匠心。

长短、宽窄、大小的比例相差很大,无论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都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他常用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增加了跌宕跳跃的风姿、俊逸飞扬的神气。例如在《蜀素帖》中,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

继续阅读

(三)章法灵动

米芾在章法上灵动自然,重视整体气韵,随遇而变,给人跌宕错落之感。他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独出机巧,依据文字内容的情感属性,随着字形的大小变化、俯仰倚侧和情感的自然流露来表现。

在章法上,他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例如《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

四、艺术成就

(一)书法成就斐然

米芾以行书成就最大,在南宋以来的着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他兼擅篆、隶、楷、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能达到乱真程度。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如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元丰五年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得到王献之的《中秋帖》,对其书法产生巨大影响。但他并不满足于此,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然而,此时他的书法还未定型,如元佑三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风格差异较大。元佑六年后,他又学过羊欣书法,直到五十岁以后才完成自己风格的确立。

米芾作书十分认真,一首诗往往写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他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独到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将对立因素融合起来,达到“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的境界。章法上,他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完美,成竹在胸,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的用笔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重,中间稍轻,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变化多,长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他的书法常有侧倾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和骏快飞扬的神气。米芾自称“刷字”,用笔迅疾而劲健,体现出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

(二)绘画独具风格

米芾擅长枯木竹石与山水,处在文人画的成熟时代,绘画题材广泛,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他在山水画上成就最大,不喜欢北方山水的危峰高耸、层峦叠嶂,更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