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清军得知孙、李之间的内讧,立刻利用这一机会派贝勒屯齐再度进入湖南。在宝庆,孙可望的“驾前军”与清军相遇,由于骄傲轻敌,“驾前军”被清军打得大败,孙可望匆忙撤退到峒江。随着孙可望的失败,湖南的多个重要州郡如衡州、武岗、靖州、辰州、沅州、黎平等地相继落入清军之手。此次事件导致大量的平民死亡,据估计约有百万人丧生,大西军的精锐力量也损失了一半以上。与此同时,清平南王尚可喜也派遣水师夺取了梧州和桂林。
七、转战两广
清军对李定国紧追不舍,1653年(清顺治十年、明永历七年)二月底,永州被清军攻陷,李定国不得不撤退至龙虎关(今湖南桃川西)。三月,广东的义师罗锦鼐迎接大西军进入广东,引发了一波新的抗清浪潮。李定国接连攻破开建(今广东封开)、德庆等地,直抵肇庆城下,并分兵攻克了四会、广宁、三水等县,完成了对肇庆城的包围。三月二十六日,大西军从三个方向围攻肇庆,但由于清军拼死抵抗,一个月内未能攻克肇庆。清将耿继茂派遣铁骑兵来援,迫使李定国撤军退往柳州。清廷经略洪承畴曾试图招降李定国,但遭到了李定国的拒绝。
李定国认识到仅凭自身的力量难以平定广东,于是在六月主动致信郑成功,邀请他一同攻打广州。但由于联络不便,郑成功未能按时响应,首次联合行动未能实现。
李定国在广东的进展并不顺利,同年七月十三日,他率兵两万进攻桂林,围攻七天七夜未能攻克,只得撤回柳州。孙可望仍然企图消灭李定国,八月时派遣冯双礼偷袭柳州。李定国早有准备,设伏兵于江口芦荻之中。当冯双礼发起攻击时,李定国以精锐部队迎击,迫使冯双礼退兵,伏兵四起,冯双礼只得跳入水中。李定国下令不要伤害冯双礼,并对其进行劝说,最终冯双礼投靠了李定国。
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明永历八年)初,南明鲁王政权的定西侯张名振率海舰攻入长江,直至镇江。郑成功也派遣军队攻打崇明,使得清廷沿海地带告急。形势的好转促使李定国再次东征。三月,他率领数万农民军和十三匹战象,先后攻破廉州(今广西合浦)、雷州(今广东海康),并占领了罗定、新兴、石城、电白、阳江、阳春等地。五月,李定国进攻高州,清守将张月举兵归顺。六月,再次进攻梧州,虽然未能攻克,但广东、广西各地的义师纷纷响应。李定国控制了廉、雷、高一带,各地百姓积极响应,抗清形势再次高涨。
李定国准备联合郑成功共同攻打广州,以平定整个广东。为此,他题字“一匡天下”,自比为管仲复出,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为了攻克广州,李定国认为首先要拿下广州的门户新会,这一计划需要郑成功的配合才能完成。七月,李定国再次致信郑成功,邀请他共同攻打新会,并约定了具体的日期。同时,李定国联络了粤东水陆义师王兴、陈奇策等部,号称二十万大军,将新会包围得水泄不通。
十月十四日,攻城开始。李定国采用了炮击、掘地道、伐木填壕等多种战术,但都被清军击退。连续两个月的进攻未能奏效。这时,李定国轻信了间谍关于城中粮食耗尽的谎言,命令停止进攻,改为围困战术。他还建造行宫,设置官仓,向周边各县征收盐米,这使得清军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大西军中爆发了瘟疫,士气不振,处于不利的局面。
十二月,尚可喜、耿继茂以及清廷靖南将军朱玛喇率领十万满汉兵赶来增援。清军以铁骑兵冲垮了李定国的左翼,导致大西军全线崩溃。清军乘胜追击,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李定国被迫撤退,焚毁了浮桥,解除了新会之围。
李定国撤出新会后,沿途约六、七十万百姓跟随撤退。李定国安抚百姓,连夜撤往南宁。自此,广东高、雷、廉三府以及肇庆、罗定所属的三州十八县和广西